2020年是事业单位改革关键一年,中央已审议通过指导意见,重点是改革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会议除了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重点部署外,还审议通过了几个重要文件,其中就包括《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对于这个文件,会议强调,要坚持试点先行,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改革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探索实行政事权限清单、机构编制职能规定、章程管理等制度。
为何要进行事业单位改革?
201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如何进行改革?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2020年是关键一年
2011年4月初,由中央统一部署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其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进度快的如辽宁等省市,已经完成改革,撤销事业人员编制1.6万个。部分省市在2019年底前完成,其余的将在2020年底前兑现。
所以,2020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一年。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由这个机构提出
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条例》明确,党中央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研究提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统一管理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以及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审批地方厅局级事业单位的设置,指导协调地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